港股IPO:医疗健康企业扎堆赴港上市,机遇与挑战并存
近期,港交所医疗健康企业IPO申请迎来新一轮爆发期,11月已有9家企业提交招股书,12月前半月也有5家申请上市。这其中既有首次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企业,也有从A股转向港交所的企业。
政策引导与A股IPO通道收窄是主要原因
医疗企业密集赴港申请IPO,一方面是政策引导的结果。2024年4月,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,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融资;10月,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宣布优化新上市申请审批流程时间表,特别是针对A股公司提交的港股上市申请,优化后的审批流程大大缩短了时间,对企业极具吸引力。
另一方面,A股IPO通道收窄也迫使企业另谋出路。自2023年8月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后,A股IPO准入愈发严格,导致大量企业撤回材料,IPO审核终止。这使得港股成为众多企业IPO的优选。
港交所之路:并非坦途
虽然2024年已有10家医疗健康企业在港交所成功上市,但港交所之路并非坦途。大部分成功上市的企业都是无主营业务收入或尚未实现盈利的公司。
然而,部分企业能够快速完成上市,例如同源康医药仅用时不到7个月就完成了上市流程。这表明,细分领域龙头、“独角兽”公司在港股依然受到欢迎。荃信生物、盛禾生物、一脉阳光、晶泰科技(现晶泰控股)、华昊中天等公司均以各自领域内的“独角兽”身份登陆港交所。
即使不是细分领域的“独角兽”,但能够及时转型、踩中风口并跻身前列的企业,也能获得优势。九源基因就是一个典型案例,它将GLP-1药物作为新的增长曲线,成为国产GLP-1药物*梯队中的亮点企业。
医疗服务企业也是港交所IPO的重要组成部分,美中嘉和、方舟健客、一脉阳光等企业成功上市,并在各自细分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这些企业通常拥有较高的收入增长态势和向好的盈利能力。
挑战与风险并存
然而,赴港IPO也面临挑战。部分企业在通过港交所聆讯后,迟迟未上市,这体现了内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。
此外,港股18A进入冷静期,融资功能有待考量。许多通过18A规则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募资情况一般,多家股价处于破发状态,甚至跌至1元以下。对于无收入、无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来说,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。
因此,尽管港交所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妥的上市选择,但企业仍需谨慎考量各种因素。无论外部市场环境如何变化,那些兼具创新研发实力和商业化能力的企业,始终会更有竞争力。
相关文章
发表评论
评论列表
医疗企业扎堆去港股上市,背后是政策引导和A股IPO收紧的双重作用。不过,港股之路并非坦途,尤其对那些亏损企业来说挑战不小。这篇文章信息量挺大,分析了原因和利弊,对想了解港股IPO的人很有参考价值。
政策利好和A股收紧,导致医疗企业扎堆去香港上市,但港股之路也并非易事,风险与机遇并存,还得看企业自身实力。
港股医疗健康企业IPO火热,政策利好和A股收紧是主要原因。但港交所之路并非坦途,挑战与风险并存,尤其对无收入无盈利的企业而言。这篇文章很好地总结了现状,对想了解这方面信息的人很有帮助。
医疗企业扎堆去港股上市,看来A股IPO门槛提高了不少啊。不过文中也提到港股之路并非坦途,尤其对那些没盈利、没收入的公司来说风险不小。这篇文章让我了解到政策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,以及不同上市路径的优劣势,对投资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港股医疗健康企业IPO热潮背后,政策利好和A股收紧是关键因素。但港交所之路并非坦途,企业需具备核心竞争力才能成功。这篇文章让我了解到目前医疗健康行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动向和挑战,对投资和行业发展趋势有所帮助。
港股医疗健康企业IPO潮,政策利好与A股收紧共同作用的结果。但港交所并非易事,尤其对无盈利企业,挑战与风险并存。这篇文章信息量很大,对想了解港股IPO趋势的人很有帮助。